綜合外媒報導,科學新聞網站《Live Science》報導,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恆星在死亡過程中發生「雙重爆炸」的直接證據,揭開長年謎團,並可能影響用以測量宇宙膨脹率的「標準燭光」理論。研究已刊於《自然天文學》。第一作者達斯表示:「這項發現不僅解開謎團,也展示宇宙爆炸的壯麗與奧秘,令人振奮。」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團隊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極大望遠鏡」(VLT),觀測名為SNR 0509-67.5的超新星殘骸,發現殘骸周圍有兩個同心鈣環,為恆星經歷兩次爆炸的明確「指紋」。傳統認為Ia型超新星是白矮星從伴星吸收物質,質量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後熱核爆炸。新觀測則支持「雙重引爆」模型:白矮星先點燃外層氦氣,引發小爆炸,衝擊波再引爆核心,無須達極限也能爆炸。Ia型超新星被視為亮度恆定的「標準燭光」,用來計算哈伯常數。若爆炸機制與亮度存在變化,可能影響現有宇宙距離與膨脹率的精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