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社評

2014年8月31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在一連七日會議審議香港政改報告後,全票通過香港政改決定草案,明確規定提名委員會人數維持於1,200人組成,並須按照現時選舉委員會四大界別同等比例,提名門檻是提委會過半數支持,特首候選人數目定於2至3人,2017年特首選舉會繼續沿用2012年特首選舉產生辦法,亦即「831框架」。

曾走進中聯辦進行密室會議的泛民驚覺原來被人「中出即飛」,普選框架中自己很可能無份「入閘」,於是化身復仇者聯盟聲討人大決定。有學者更形容是對話之路已走到盡頭,啟動一系列和平抗命行動以作全面抗爭。9月下旬,學界更發起大專及中學生罷課,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及學民思潮分別於9月22日至9月26日發動24所大專院校及百多所中學的學生罷課,以抗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

9月23日,學界罷課移師政總一帶的金鐘添馬公園、添馬艦露天劇場及立法會綜合大樓外舉行。過百名學者響應號召,於「公民課堂」向罷課的同學進行義教,所謂的「罷課不罷學」,當晚集會學聯聲稱有2千人出席。

罷課期間,學聯遊行至中環被警方以未申請「不反對通知書」為由而黃旗示警;筆者母校有學弟於港鐵大圍站宣傳罷課理念時遭老漢打崩門牙;學聯「緝拿梁振英」遊行及嘗試包圍禮賓府被警方出示紅旗等等,筆者發現主流傳媒立場為先,內容為次的報導方式教我無言。如學聯遊行,建制媒體會直斥他們未有前事申請,無視法治;親泛民的就會指警方無理干預學生,將學生光環無限放大。但鮮有報導學聯對於《公安條例》的立場及看法,亦即為何學聯會無視申請「不反對通知書」的關鍵原因,當年他們更有一件《公安惡法》的短袖衫,筆者仍然保留至今。

其後發生一件歷史上的分水嶺,埋下了日後一連串的公民抗命的伏線。26日晚上10時18分,學民思潮黃之鋒隨即呼籲集會人士「進入」所謂的「公民廣場」,亦為日後被稱為「雨傘革命」揭開了序幕。

2014年9月28日,下午5時58分,警方於夏慤道施放第一枚催淚彈,當晚香港警方施放87枚催淚彈以驅散金鐘的抗爭人士。觸目驚心,驚心動魄的一夜,但抗爭者並沒有退卻,並擴展佔領地區,金鐘、銅鑼灣、旺角、尖沙咀亦相繼被佔。當權者未有因佔領行動而作出任何讓步,警察成為政治打壓的工具,「暗角打鑊」的七名涉事警員,更令香港警隊被冠名「黑警」。有疑似親建制人士更出動銀彈政策招攬黑社會作為打手,而出現血腥暴力的「旺角黑夜」及「金鐘藍絲日」。

長期佔領下出現的社會嚴重撕裂,山頭主義四起,金鐘大台、旺角混亂、老銅獨善、尖咀無援,三子雙學泛民本土各有盤算,佔領行動進退失據。同年12月15日,銅鑼灣清場,象徵79天的佔領行動結束。但抗爭活動並未因各佔領區的清場而結束,而進入所謂的「後雨傘時期」,鳩嗚團及光復行動接著而來。香港人過著風雨飄搖,動盪不安的一年。

那一年,筆者以記者身份於現場見證各種事件的發生。六年後的今日,筆者依舊以鏡頭及文字,紀錄及見證香港之末……

文:白影